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恩寵:新銳藝術家的YESART/ 資深藝評家 鄭芳和 2013.1


恩寵:新銳藝術家的YESART    資深藝評家 鄭芳和(原名鄭惠美)

        帶著末日重生的喜悅,由北美館台北的頒獎典禮現場,來到天母同網路命名的藝廊【YESART.COM.TW】,看『超新星』展,一上白色旋轉樓梯,竟看見有如末日的塗鴉,不斷旋轉的黑色線條,一步步引着我上樓,那有點似曾相識的圖像,瞬間把我旋轉回來,那不是剛剛在北美館看到的台北獎優選得主黃彥超的那件《電訊時刻2(2012),有繪畫,有雕塑,有影像,有聲光,讓人整個捲入資訊,被訊息吞噬的震撼經驗,現在他的作品又在樓梯侵入我的感官經驗,他那種紊亂,失序,酒神似的塗鴉線條《當你身在其中》(2012)《電訊被動體》(2012),竟隱藏着資訊的爆發力,把身體當下被爆發的訊息襲入,的瞬間引爆感宣洩而出。



       接着看到戴翰泓的立體造型《間階》(2012),那由四隻古董桌椅構築而出的小小如盒狀的四方體中又有一座小小階梯,不正是剛剛在北美館差點過門不入,錯過的《過門不入》(2012)的階梯嗎?只是那個讓人進入一個愈走愈窄,長長的甬道階梯,像進入時光隧道,走了幾階,我感到有點像書上所描述的頻死經驗,在封閉的空間,只見遠方的一小道細微光線,剎那間我不知是在現實或夢境中,趕緊落荒而逃。

      幸好,他這次只展出一件《間階》(2012),而不再引領我進入另類的體驗,這件雕塑媒材,空間不大卻是多層空間的延伸,從古董現成物的拼組空間到從中衍生而出的組裝立體四方空間,再到階梯空間,又是空間不斷縮小,空間與空間之間的界域關係,現成物與再製物的關係銜接,是他樂於探索的形而上的界線,用他那會思辨的雙手,實際打造形而下的立體作品,那腦與手的界線為何?那媒材與物件之間的界限有為何?那新與舊/自然與人工/上與下/尊與卑/現成與原始的關係如何?那不斷的想像與辯證,那無止息翻轉的空間,終於讓我隨著他的空間一起遁入哲學思辨之中。而我更堅定地發現這位擅於細木作,喜歡雙手探索的藝術家,已印證了心理學家皮亞傑的一句話:「智慧之花開放在雙指尖」,而我已不必再費心思辨這句話的真假了。



    再次看到黃贊倫作品的奇人異象《P201(2008),一直使我不忍卒,冷面無情,又長着蟹爪,管狀線路的身體組成的新物種,這種機械動力裝置沒有炫目的色彩,只是酷酷的當你靠近時,來一點蠕動,與我以前經驗的有趣又好玩的互動迥然不同,原來這位輪機工程出身,當過黑手,航過海,走過洋,從小 與爬蟲類為伍的黃贊倫,有意以他的科技專長來反思科技的極限,他所有的異形物種正以冷面之姿向人類凝視,以機械式的蠕動,無言地宣告人類果真能無限上地製造基因工程,控制物種生命?那種不尊重物種生命的獨特與高貴,是自曝人類貪婪慾望的物性思維。我想人生已充滿許多不可預測的危機,少一點慾望,少一個念頭,生活可以舒服一些,悠哉一些,何樂而不為?



     然而在一個角落,黃贊倫的另一件《FT01S(2012),三朵含羞花正在光影中像是不停地光合作用,花瓣不停地開啓閉合,原來是我靠近它時,觸動了感應器讓它害羞起來,又發出人聲與我對話,像是欲言又止,有故縱欲擒,看著花兒昂揚吐納,我真高興剛剛在北美館的一些駭人經驗,終於在這朵花中獲得紓解,綻放的花朵,是冷感科技裡散發的溫馨,它無可控制隨機選取收音機頻道發出的聲音,是愛的絮語的徐徐溫度。



     看到畫面一片蔚藍的海洋,一片欣欣向榮的野花綠草,無數繽紛的亮點飄飛在空中,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一下子回到睽違已久的東海岸。高雅婷的《羽化的草原》(2011)《BZZZZ》(2011),以他敏銳的觸感,來自大地豐盈的意象,化為筆底的養蜂花園,在具象與抽象之間,飄盪的繽紛卻如刺點般地刺向我們,那養蜂人家所穿的蜂衣如防毒面具般的可怖,是我們與自然親暱時必須穿戴的面具嗎?她的畫忽然隨緣點撥了正陶醉在愉悅色彩的我。那種有點刺又不太剌,有點痛又不太痛,有點甜又不太甜,美麗而悲涼的心境,冷不防地襲上心頭。



  劉森湧的攝影作品《雕像實境》(2102),已非單純的攝影,那張穿戴整齊的憲兵儀仗隊作品,定睛看,臉孔是靜止的雕像,他超弄熟練的電腦技術,把兩張照片合而為一,改造活臉成死臉,依然面目清晰。而飛躍藍空的天使也是雕像,會飛的雕像,難道地球的地心引力已失去作用?他創造了一個似是而非的影像,若是走馬看花就無法進入那不可捉摸的超現實世界,享受身歷其境的夢幻感,他的電腦影像藝術開展出未知世界的無限想像,如此美麗的新世界,瀰漫着靜止不動的氣息,現實世界已經轉換為雕像實境嗎?



      再看張騰遠的《鸚鵡人地球觀察報告》(2012),鸚鵡人來到地球進行一趟考古報告,地球在世界末日後毀於火山爆發的火泥灰中,鸚鵡人在挖掘中,發現許多地球人的藝術品,那是文明人的產物,像是在箱子裡的鯊魚,原是一件價值不斐的藝術品,但看在鸚鵡人考古學家的眼裡,只是一件好玩的玩具而已。價值觀丕變,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時空,不同的世代,竟有不同的歪讀。美美的卡通造型,平塗的筆觸,亮麗的色彩,優雅的畫面,鸚鵡人的考古世界充滿了奇幻的驚奇與荒謬,而那卻是來自文明人為地球所製造的一切,而今仍在繼續製造中。


    許多年輕人愛宅在家中,吳柏嘉的《宅。宇系列-座標:擬態》(2011),把宅的有限疆界跨越為宇宙的無邊無界,有如測量般界域分明的現實空間觀,在宇宙中已化現為無疆界的天寬地闊,吳柏嘉讓我們即使宅在家裡的小房間,也可以享受宇宙的大天地,由宅男變身為宇宙男,多神奇的空間幻想力,消解了窩在寸土寸金都會空間的宅男宅女,不可承受的重,我想,只有來自心靈之眼的透視,內在的擴張,才能打破無形的邊界跨入無垠的開放空間。



    末日重生的夜晚,我宅在天母YESART的藝術空間,與一群年輕創作者及年輕朋友共同綴飲藝術花茶,交換生命的熱力,為即將迎接新生的曙光,儲備日久天長的靈性能量。


 photo / yesman uni                                                   YESART.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